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于2005年4月10日成立,下设空天工程、工程力学两个系。拥有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多功能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功能材料与结构B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先进飞行器服役环境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天结构振动控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核结构安全与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有国际工程教育中心
7e9
国际应用力学中心两个国际基地,设有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主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三个国际学术期刊,主办《应用力学学报》国家级学术期刊。
本科专业: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其中:工程力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硕士、博士点:力学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一级学科。其中:固体力学为国家首批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18人,教师91人,其中“长江学者”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次,98%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国外留学、工作经历,部分教师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和“111引智”团队。
我院以首席单位主持国家973项目5项,以及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发明奖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
与美、英、日、
174f
德、法、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广泛深入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培养的学生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多人已成为国际知名学者,如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锁志刚,美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陈政清教授等,有的已走上国家和省市重要领导岗位,如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共十七、十八大中央委员刘鹏等。
除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奖学金外,学院还设有以著名力学家唐照千教授命名的“唐照千奖学金”、 “雷诺特奖学金”、“工程材料/结构强度研究奖学金”、“沈亚鹏教育发展基金”、“沈文均教育发展基金”、中国航天基金罗麦科技航天奖(助)学金。
历史沿革
1923年 成立高等力学实验室(交大校史馆)
1935年 设立航空专业
1942年 成立航空系
1956年 随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
1957年 数理系,设立我国首批力学专业
1962年 教育部批准成立振动测试基地
1979年 工程力学系
1981年 首批固体力学博士点
1984年 创办《应用力学学报》
1985年 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振动
1988年 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
1989年 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4年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1998年 力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03年 航空航天学院
2005年 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07年 力学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
2009年 联合创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9年 教育部新型飞行器服役环境预示中心
2010年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2011年 创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and Lightweight Structures》
2011年 机械结构 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 成立国际应用力学中心
2012年 创办《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 陕西省先进飞行器服役环境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015年 陕西省无损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 陕西省航天结构振动控制工程实验室
2016年 陕西省核结构安全与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信息更新:2017年6月27日
|